中水市场发展的现状是需要有大量的输配管网,但中水管网需要的投资巨大,施工的难度也很大,因此若在中水利用的统一规划上做足文章,也可减少一些中水的输配尴尬,这就要经过详细的规划计算。
首先要看有哪些正常的用途可以用中水处理以后的水来替代,根据替代量的多少,根据中水回用量的多少,再根据经济用量、生态用量各自的多少,做详细的平衡计算,最后把整个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,真正形成一个循环经济,就是水用了再处理再用,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节水型社会。
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,用多个分散的污水处理厂替代一个集中的
污水处理公司大厂,这样可以就地收集、就地处理和回用,可以减少回用成本。同时分区域收集的污水细菌等污染类型也比较单一,选择性强,还可以减少处理成本。从过去传统水供应模式——依靠大量管网建设的集中模式,转向就地收集、就地处理、就地中水回用的分散模式。
国内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情况:1989年建设部颁布的《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》(CJ25.1-89)是我国有关城市杂用水水质的第一个部颁标准。该标准规定了厕所便器冲洗、城市绿化、洗车、扫除等生活杂用水水质要求。2002年中南市政设计研究院主持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上升为国家标准(GB/T18920—2002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》)。修订中将杂用水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,增加了消防和建筑施工用水。
物理化学法是以混凝沉淀 (气浮 )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,与传统二级处理相比,提高了水质。但混凝沉淀技术产泥量大,污泥处置费用高。
污水处理公司活性炭吸附虽在中水回用中应用较广泛,但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污水回用量的日益增大,其应用也将受到限制。
因此,以高效、实用、可调、节能和工艺简便著称的膜处理技术应运而生。关于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,美国官方文件曾说“18世纪电器改变了整个工业进程,而 20世纪膜技术将改变整个面貌 ”。日本则把膜技术作为 21世纪的重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。